首页>篇章详情

剩余价值的实现、流通和分配过程

作者:
裴宏
出版日期:
2023年4月
报告页数:
181页
报告大小:
3.42 MB
报告字数:
149794字
所属图书: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阐释了马克思剩余价值的实现、流通和分配过程。本文首先运用“要素法”对资本循环进行建模,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包含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资本循环模型。接着,本文指出应从价值流通的角度看待固定资本,由此反思基于联合生产的固定资本模型,并构建基于资本循环的固定资本动态周转模型。此外,本文还从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出发,完善资本循环的模型,并在资本循环视角下进一步探讨金融资本的性质。最后,本文讨论了商业资本和一般商品的金融化,并回顾地租和生产价格理论的渊源,对价值转形的传统解释进行反思。
关键词:

金融资本资本循环固定资本剩余价值商业资本

作者简介:

裴宏:1983年生,2012年获厦门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思想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家》《政治经济学评论》《当代经济研究》等杂志上发表《劳动价值论数理模型新探——兼论部分常见模型中的数理缺陷》《有货币的剩余价值模型:一个资本循环视角及其应用》《效用理论的百年流变、内在逻辑及其局限性》等学术论文多篇。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数理研究”。

文章目录
第一节 资本循环
  • 资本循环模型的结构
  • 《资本论》第一卷中的资本循环
  • 包含银行和信贷的资本循环
  • 资本循环建模的比较研究
第二节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内涵
  • 资本循环模型中对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分析
  • 经济均衡及稳态增长
第三节 资本周转:固定资本的建模研究
  • 马克思的固定资本理论
  • 基于联合生产的固定资本模型及其局限性
  • 基于资本循环的固定资本动态周转模型
  • 对固定资本理论的细节补充
  • 对马克思固定资本理论的进一步思考
第四节 金融资本和金融资产
  • 金融资本和金融资产的概念
  • 金融资产外生情况下的模型
  • 金融资产的再次派生
  • 工资支出的金融化
第五节 商业资本和一般商品的金融化
  • 商业资本
  • 一般商品的金融化
第六节 生产价格和地租
  • 生产价格理论的内涵及其争议
  •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 地租和金融资本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