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论中国早期文化互动及华夏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早期演进
作者:
刘俊男
出版日期:
2023年5月
报告页数:
22页
报告大小:
1.72 MB
报告字数:
20818字
所属图书:
中华文明探源论丛 中华文明之源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城市和绿色发展分社,2023-05.343-364
闫德亮
李娟
李玲玲
姬亚楠
张冬宁
摘要:
本文从地下考古材料来说,从大约距今18000年至4000年之间,长江中游地区自彭头山文化、高庙文化,至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一直是中国的经济、文化、宗教等领先地区之一,是华夏文化的最早发祥地,并长期向四周尤其是向北传播.长江下游地区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直到良渚文化,有很高的文化成就,与长江中游、北方地区也多有互动.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到来的时间比南方略晚,但也有其独特的文化魅力,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旱作农业成熟,仰韶文化、红山文化在中国上古也盛极一时,其中仰韶文化影响北至内蒙古,南至长江.其后,陶寺文化、石峁文化以其强劲的活力登上历史舞台,并与江汉地区屈家岭、石家河文化争夺中原.南北两大生业区及区域内部各有其文化特色,相互交流并共同促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关键词:
文化交流
多元一体格局
中国早期文化
作者简介:
刘俊男:
男,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教授
相关报告
跨文化虚拟共同体的维度及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博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跨文化传播
上海市对港澳台文化交流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的现状、问题及策略
近代日本的中国留日学生政策思考
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21~2022)
中国对外文化交流40年
数字创意产业全球价值链的趋势研判与发展展望
Building the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From the Laos’ Perspective
文章目录
·
新石器时代早中期江汉地区文化对周边的影响及中原与北方同时期文化的互动
·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高庙文化、大溪文化对四周的影响及中原与北方地区文化的互动
·
新石器时代晚期及青铜时代早期长江流域文化对周边的影响及北方地区的文化互动
南北民族争夺中原与中原政治中心的形成
(一)屈家岭文化北上晋南
(二)长城及以北地区先民南下晋南,形成陶寺一期文化
(三)南方贵族北进晋南,形成陶寺遗址第二期(中期)文化
(四)西北之有穷氏、寒浞戎狄文化占领晋南
(五)东下冯二里头文化占领晋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