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城市公共艺术与区域性文化空间建构——深圳公共艺术发展的现状分析及未来展望

作者:
李晓兵 丁润泽
出版日期:
2023年11月
报告页数:
14页
报告大小:
1.18 MB
报告字数:
11972字
所属图书:
深圳文化发展报告(2023)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公共艺术融合周边人文自然环境,结合地方历史文化特性建构起来的区域性文化空间,不仅能够反映社会文化诉求,提升公众审美品位,还承担着地方空间营造、城市形象塑造和城市居民共同体精神场域构建的职能。本文以深圳为例,运用空间生产理论,讨论城市公共艺术如何在物质、精神、社会三个维度建构区域性文化空间,并以文化空间规划连接“城市的历史”、“城市的当下”和“城市的未来”三种城市文化形态,生发出城市转型升级和内生发展的精神力量。

关键词:

空间生产城市公共艺术区域性文化空间

作者简介:

李晓兵: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新闻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文化产业、国际传播、媒介与社会、城市传播。

丁润泽: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媒体与传播。

文章目录
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
  • 1.城市公共艺术
  • 2.区域性文化空间
城市公共艺术建构独特的物质性空间
  • 1.大型公共建筑
  • 2.城市雕塑
  • 3.公共壁画
  • 4.数字技术装备艺术
城市公共艺术延展主流式精神性空间
  • 1.记录城市历史变迁
  • 2.反映市民普遍关注的公共话语
  • 3.制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意象
城市公共艺术丰富在地化社会性空间
  • 1.为个体生存发展提供有益体验与价值
  • 2.营造契合城市精神的社区氛围
  • 3.为批判性认知文化空间生产提供思路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