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十三五”时期资源环境发展战略研究

作者:
潘家华 李萌
出版日期:
2015年11月
报告页数:
17页
报告大小:
1.38 MB
报告字数:
15115字
所属图书:
2020:走向全面小康社会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在稳步发展的同时,主要污染物排放有所减少,资源利用效率得到较大提升,能源结构调整升级,污染防治取得一定成效,环境恶化趋势放缓,但由于历史累积的欠账,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尤其是面对经济新常态下企求高增长的压力,资源、环境领域的挑战更为严峻,资源、生态正悄然取代资本和技术,上升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的关键制约因素。“十三五”时期,环境保护将在各种压力形成的夹缝中前行,需要继续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推进环境管理战略转型,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加快资源环境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总体改善。为此,必须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环境保护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从组织领导、制度建设、项目规划、市场机制以及社会治理五大方面进行统筹设计。
关键词:

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资源环境十三五

作者简介:

潘家华: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副会长、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减缓评估报告主笔。1992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高级项目官员,IPCC减缓工作组高级经济学家,《城市与环境研究》主编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可持续城市化、气候变化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生态文明新范式经济学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家重大科技支撑等国家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招标、重大国情项目,以及有关部委、地方政府委托和国际合作项目60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Nature、Science、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华宝钢环境(学术)奖等重要学术奖项20多项。

李萌:女,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主持、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情调研课题、青年基金课题、院重点课题、省部委及地方委托课题,以及欧盟、印度、英国、荷兰、挪威等国外合作或资助课题53项。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3篇,完成研究报告70多篇(章),有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

文章目录
·“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评估
“十三五”改革和发展的内容
  • (一)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 (二)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
  • (三)推进环境管理战略转型
  • (四)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
  • (五)加快资源环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实施时间表路线图
  • (一)理顺相关机构,加强专门领导
  • (二)实现管理的制度化、法制化
  • (三)加强重点领域和项目的建设
  • (四)完善市场化运行机制
  • (五)创新社会共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