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李培林

  •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 简介:

    博士,研究员,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主要研究领域:发展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工业社会学。主要研究成果:《村落的终结》(专著)、《社会结构转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学分析》(专著)、《和谐社会十讲》(专著)、《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专著)、《转型中的中国企业:国有企业组织创新论》(合著)、《新社会结构的生长点》(合著)、《社会冲突与阶级意识——当代中国社会矛盾问题研究》(合著)、《国有企业社会成本分析》(合著)、《中国社会发展报告》(主编)、《中国新时期阶级阶层报告》(主编)等。

  • 图书
  • 文章
  • 当代中国阶级阶层变动(1978~2018)
    李培林 谢寿光 蔡昉2018年09月出版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人队伍空前壮大,农民工成为新生力量,农民数量大规模减少且日趋分化和高龄化,专业技术人员成为中产阶层主力,私营企业主阶层广受关注,新社会阶层和新社会群体不断产生。在新的阶级阶层结构变动背景下,我们需要面对利益格局多样化、社会活力、社会矛盾、共同富裕、社会认同和社会分裂等问题,需要明晰人民内部矛盾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特征的客观现实,不断提高依法、依规、靠制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中国梦与俄罗斯梦:现实与期待
    本文在中国和俄罗斯之间进行社会学领域的比较研究。
  • 中国减贫与发展(1978~2018)
    吴国宝 李培林 谢寿光 蔡昉2018年10月出版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总结和梳理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和教训尤为重要,各行各业取得的成就,发展的经验,更值得深入研究。中国的扶贫开发,跨越了近40年的历程,其间克服了无数的困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7亿多农民摆脱了贫困,也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一大奇迹。中国的扶贫开发,是中国道路、中国经验和中国发展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际社会广泛视为人类社会扶贫的一个成功样板。全书共十一章,全面回顾和分析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减贫历程和取得的成就,系统研究了中国减贫的政策和治理体系及其变化,深入分析了中国扶贫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既是对中国减贫经验理论研究的一次尝试,也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
  • 中国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动、问题和对策——对改革开放40年来变化情况的研究
    2018年09月 出版
    本报告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阶级阶层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调整阶级阶层关系的政策建议。
  • 中国社会学会农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年会(2015)暨第五届中国百村调查研讨会致辞
    2016年06月 出版
    本篇演讲在农村社会学研究方面提出关于减贫、户籍人口城镇化、逆城市化、百村调查的建议。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民生福祉目标——学习“十三五”规划的建议
    2016年06月 出版
    本篇演讲阐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民生福祉目标,有以下几方面内容:西部发展;贫困人口脱贫;户籍人口的城镇化;促进就业创业;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扩大居民消费;社会保障改革和老龄化。
  • 中国梦的由来、内涵和分析框架
    2015年12月 出版
    本文介绍了中国梦的由来、内涵和分析框架。
  • 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是新时期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使命——“中国实践与中国话语”全国高层理论研讨会开幕式致辞
    2015年09月 出版
  • 我们如何应对“下一次危机”
    2022年08月 出版
  • 迈向共建共享的全面小康社会——在中国社会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上的致辞
    2018年07月 出版
    今天,中国社会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上海隆重召开,我谨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为筹备此次年会付出辛勤工作的上海同仁们表示衷心感谢!昨天下午,中国社会学会召开了第十届理事会会议。会上进行了学会换届选举,选出了新一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和学会领导,我向他们、向新当选的李友梅会长,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新一届领导不辱使命,带领全国的社会学工作者努力进取,继续推进中国社会学的繁荣发展。
  • 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举措
    2015年09月 出版
  • 转型背景下的社会体制变革
    2015年09月 出版
  •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讲话
    2015年07月 出版
    尊敬的尹汉宁部长、韩进书记,各位同仁、各位朋友:大家早上好!中国社会学会的年会过去多年都由各省社科院承办并在高档会堂举行,这次由湖北各主要学术机构联手并在武汉大学举办,是具有开创性的,为以后年会的举办走出一条新路,也符合国际上此类会议一般规律的路子。在此,我谨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王伟光院长,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这次学术年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我们党从新的历史时期的国际国内形势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丰富了我国现代化的内涵。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角度提出的,是对现代化目标状态的描述。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则是从制度层面提出的现代化目标,丰富了我国现代化目标体系。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这一重要议题的提出,对中国社会学的研究和探索提出了新的任务,也为中国社会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各位来宾和专家学者,本次年会不仅是一次学术讨论会,而且肩负着中国社会学会领导换届的任务。中国社会科学院及其社会学研究所作为中国社会学会的主管主办单位,高度重视学会的换届工作。昨天,中国社会学会理事会按照学会章程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新一届中国社会学会的领导班子已经产生。我衷心希望新一届中国社会学会的领导集体,能够团结带领全国社会学工作者,加强对我国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为我国社会学的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第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学界的团结。社会学界的团结有很好的传统,要把这个传统继承发扬下去。学界可以发展不同的学派,但不应有学术宗派。第二,社会学研究要更加关注重大现实问题、关注民生。我国处于社会巨变之中,我国社会学是从研究这一巨变成长起来的,问题意识是我们的特点,是我们不同于其他国家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特点。第三,要为青年学者的成长提供更有利的条件。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社会学研究事业的未来。要采取各种方式,为青年学者创造条件,积极拓展青年学者的发展空间,使他们早日成才。第四,中国的社会学要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社会学研究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据悉,将有300多位中国学者参加即将在日本横滨举办的国际社会学协会第18届年会,在会议期间还将举办“中国日”学术活动,这是我国社会学走出去的一个突破。各位同仁、各位朋友,中国的社会学研究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全面深化改革与社会治理现代化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空间,希望广大的社会学工作者不辱使命、努力工作,为繁荣和发展中国的社会学研究事业做出贡献。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