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社会性别视角下网络“虚假意识”问题研究

作者:
南储鑫
出版日期:
2018年4月
报告页数:
7页
报告大小:
1.22 MB
报告字数:
5596字
所属图书:
新发展理念下的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兴起,网络低门槛、去中心化的特征使得更多女性参与其中,有关“互联网思维是女性思维”“互联网时代是女性时代”的呼声异常强烈。然而,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网络并非性别中立的,而是存在延续传统性别观念的“虚假意识”问题,并且呈现有别于现实社会的一些特征。为此,笔者建议进一步完善性别平等的国家机制,增强公共政策的性别视角,加强网络监督,弱化直至消除网络中性别“虚假意识”问题。

关键词:

性别平等社会性别网络监督“虚假意识”网络议程设置

作者简介:

南储鑫:男,博士,副研究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博士后,《中国妇女报》主任记者(副高级职称)、评论员,中国妇女报《妇工舆情》观察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政务大数据、妇女儿童网络舆情。

文章目录
社会性别以及“虚假意识”概念界定
  • (一)社会性别
  • (二)“虚假意识”
  • (三)社会性别视角下的“虚假意识”
社会性别视角下网络“虚假意识”呈现有别于传统社会的新特征
  • (一)女性议题在网络议程设置的多元关联因素中的影响力有限,性别“虚假意识”难以被发现
  • (二)女性在网络中被消费、被物化的状态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性别“虚假意识”在网民的无意识中延续
  • (三)网络讨论搭建了“好女人”标准,持续强化性别“虚假意识”
解决网络中性别“虚假意识”问题的建议
  • (一)完善性别平等的国家机制,增强公共政策的性别视角
  • (二)要大力倡导性别平等观念,增强对性别“虚假意识”的反思
  • (三)要加强网络监督,消除性别“虚假意识”的生存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