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第十一节 上海市建设与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都市现代农业

作者:
王东荣
出版日期:
2018年11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大小:
1.05 MB
报告字数:
13321字
所属图书:
上海城乡一体化探索与实践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上海特大型城市郊区农业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虽然不到1%,但是,都市郊区的农业及其生态资源、绿色环境是这座特大型城市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市委就把郊区农业定位于现代都市型农业,并按照中央要求,着力推进上海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市委、市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使郊区农业发挥了重要的菜篮子、米袋子作用,城市生态平衡作用,承接城市产业转移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围绕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世界级城市的目标,上海坚定不移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之路;坚定不移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深入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使农业成为适应都市新发展、满足市民新需求、符合市场新规律的新型产业;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坚定不移走科技兴农之路,拓展都市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绿色优质农业,全面提升农业为城市服务的水平,为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农民增收做出新贡献。上海都市农业正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砥砺奋进,开拓创新,加快实施“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至2020年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

关键词:

国际大都市上海市都市现代农业

作者简介:

王东荣:高级经济师,上海市农村经济学会会长。原中共上海市委农办、市农委副巡视员,上海财经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特聘教授。长期在政府部门从事“三农”问题、农村政策、决策咨询和农村改革等研究。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业现代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农民增收、农业规模经营以及深化农村改革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论述。

文章目录
依托上海大都市优势,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 (一)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
  • (二)农业组织化规模化取得新进展
  • (三)深化农村改革 促进农民增收
  • (四)现代科技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强大推动力
  • (五)都市现代农业功能进一步拓展
  • (六)新型农业劳动者队伍正在形成
适应城市需求新变化,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 (一)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
  • (二)上海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特点
  • (三)上海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模式
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探索发展“四新”农业
  • (一)“四新”农业:上海都市现代农业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 (二)上海“四新”农业发展途径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