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成都试验区推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作者:
郭晓鸣 张克俊 高杰
出版日期:
2016年9月
报告页数:
14页
报告大小:
1.18 MB
报告字数:
11940字
所属图书: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与小康社会建设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成都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推进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形成了一批具有首创意义的改革思路和改革模式,取得了一系列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但由于环境的制约也存在需调适的内容,必须继续深化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改革,才能巩固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和适应新形势、经济“新常态”的要求。从全国整体来考虑,继续深化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改革,必须加快修改相关法律,破除法律上的不适条文;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必须花大力气破解深层次的难题,才能使改革有实质性的进展;必须鼓励基层创造,才能释放巨大的改革活力。

关键词:

成都试验区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农村改革创新

作者简介:

郭晓鸣: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1982年开始从事农村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研究范围涉及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投资、农村合作经济、农民负担、扶贫攻坚、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和统筹城乡发展等领域。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13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1项,主持农业部、科技部和四川省等省部级课题20余项;主持世界银行、美国福特基金会、德国艾伯特基金会、全球环境基金会等国际合作课题30余项。荣获省部级以上学术和荣誉奖励60余项,其中,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获第六届“四川杰出创新人才奖”。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研究》《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农业经济问题》《中国社会科学》《经济学家》等公开发表研究成果400余篇,出版独著和合著学术著作20余部,荣获省部级以上学术奖励60多项。现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四个一批”人才等。担任四川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专家评议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农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中青年农村经济研究会理事长,以及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兼职教授。2012年被评为四川省“十大杰出创新人才”。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20余份政策建议获中央领导肯定性批示,60余份政策建议获四川省主要领导人肯定性批示。

张克俊:

高杰:博士,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贫困治理、农村经济、组织经济学、城乡融合发展、区域经济。

文章目录
·引言
成都试验区推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主要探索
  • (一)以落实农民财产权为指向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 (二)以“同地同权同价”为目标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入市
  • (三)以放活经营权为突破口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 (四)以打破城乡户籍壁垒为重点推进城乡人口流动
  • (五)以城乡二元金融制度为突破口推进农村金融改革
  • (六)以交易平台为载体推进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建设
成都市推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总体评价
  • (一)成都市推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改革是突破城乡二元壁垒的破冰之举
  • (二)成都市推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改革是适应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前瞻性部署
  • (三)成都市推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改革形成了一批具有首创意义的改革思路和改革模式
  • (四)成都市推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改革取得了一系列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
  • (五)成都市推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改革仍存在需调适的内容
继续深化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改革的进一步思考
  • (一)继续深化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改革必须加快修改相关法律
  • (二)继续深化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 (三)继续深化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体制机制改革必须聚焦破解深层次的难点和重点问题
  • (四)继续深化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改革应在加强顶层设计的条件下大胆鼓励地方和基层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