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巡视制度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

作者:
任建明 林文根
出版日期:
2015年8月
报告页数:
10页
报告大小:
1.18 MB
报告字数:
7073字
所属图书:
权力监督论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党的巡视制度自2003年正式建立以来,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亟待重视和解决的机制性问题。巡视制度属于自上而下的纵向问责或监督机制,其有效性取决于其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了这种监督作用。委托人的动机、代理人的动机和能力以及具体监督上的信息不对称三大因素影响巡视制度的有效性。为促进巡视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应逐步推行巡视报告公开制度,建立针对所有主体的问责机制;建立约束和激励机制,矫正巡视机构和人员的动机;加强巡视机构能力建设,增进巡视工作的实际效果。此外,其他监督制度的建设也会对巡视制度有效性的发挥起到重要的补充或支撑作用。

关键词:

制度建设有效性巡视制度

作者简介:

任建明:男,1965年9月生,山西乡宁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广州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廉政建设与治理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主要从事廉政建设、政府管理、公共组织领导的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课题多项,代表性著作有《腐败与反腐败:理论、模型和方法》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

林文根:

文章目录
·巡视制度及其效果的定位
影响巡视制度有效性的主要机理和因素分析
  • (一)委托人动机及其影响方式
  • (二)代理人的动机、能力及其影响方式
  • (三)信息不对称及其影响方式
巡视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 (一)通过逐步推行巡视报告公开,建立针对所有主体的问责机制
  • (二)建立约束和激励机制,矫正巡视机构和人员的动机
  • (三)加强巡视机构能力建设,增进巡视工作的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