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中国产业扶贫进展与展望

作者:
李钢 李景
出版日期:
2021年8月
报告页数:
19页
报告大小:
1.39 MB
报告字数:
17928字
所属图书:
中国精准扶贫经验的理论阐释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产业扶贫是中国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和贫困地区同步小康的关键举措。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产业扶贫深受学界和社会的重视。本文首先回顾了“十三五”期间产业扶贫发挥的作用:一是产业扶贫推动了贫困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带动了中国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型;二是产业扶贫为贫困人口就业创业提供了平台,使贫困人口可以实现当地就业,不仅提高了收入也提高了幸福感;三是产业扶贫促进了农村基础生产设施的改善,改善了贫困地区的道路、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等;四是产业扶贫促进了扶贫企业自身发展;五是促进了贫困地区生态改善,使一些贫困地区实现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其次,在分析产业扶贫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贡献的基础上,对产业趋势进行了展望,认为“十四五”期间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兴旺、乡村治理相衔接,完善产业扶贫长效机制、产业扶贫促进城乡产业互动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相对贫困人口参与分配的能力;产业扶贫与国家主体功能区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相结合,促进高质量发展区域协同发展。最后,根据上述研究,提出了进一步促进产业扶贫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就业创业产业扶贫经济结构转型生态改善

作者简介:

李钢:祖籍贵州省思南县,1973年生于内蒙古包头市,1996年毕业于天津大学,2005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目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经济学人》编辑部主任。在《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季刊》《经济学动态》《财贸经济》等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2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收录转载,中文论文H指数为17,论文及著作总被引用量超1000余次,收录在Econlit中的论文10余篇。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软科学重点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重大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多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级及省部级奖励。

李景:中国教育报刊社《中国民族教育》编辑记者,研究方向:民族经济、民族教育。

文章目录
·“十三五”时期中国产业扶贫的主要进展与特色
“十三五”期间产业扶贫对全面建成小康的贡献
  • (一)在消除绝对贫困有利于贫困地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二)贫困地区协调发展有利于区域间均衡地建成小康社会
  • (三)生态、文化产业扶贫有利于更全面地建成小康社会
  • (四)多主体参与扶贫带来的社会和谐共享有利于更高水平地建成小康社会
“十四五”期间产业扶贫发展趋势
  • (一)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兴旺、乡村治理相衔接,完善产业返贫长效机制
  • (二)产业扶贫创新城乡产业互动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加相对贫困人口的参与分配的能力
  • (三)产业扶贫将与国家主体功能区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相结合,促进高质量发展区域间协同发展
·展望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