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2021~2022年拉美地区形势分析与展望

作者:
柴瑜 袁东振 高程 刘维广 谌园庭 林华 杨建民 张勇 郭凌威
出版日期:
2022年2月
报告页数:
38页
报告大小:
1.22 MB
报告字数:
36385字
所属图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形势报告(2022)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2021年是经济复苏之年。虽然拉美经济取得较高的“补偿性”增长,但这是一种脆弱性复苏。拉美地区一些国家的选举酝酿着本国发展模式的变局。左翼继续拓展空间,但拉美国家意识形态极化和政治碎片化现象加剧。疫情对社会领域的冲击难以在短期内消除。社会贫困、不平等状况虽微幅改善,但是结构脆弱性依然突出。同时疫苗分配不公平、不均衡问题导致部分拉美国家在疫情防控上仍面临极大风险。大国在拉美地区的争夺日益显性化。意识形态极化和地区合作方向分歧导致拉美地区主义衰落,极右翼对多边主义的批判使地区合作面临更大困难,领导力量的缺位及对地区主义未来的悲观判断削弱了一体化的民意基础。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未能阻遏中拉经贸合作的快速发展。2021年中拉经贸合作成绩亮眼且双边关系获得新突破。疫情全球大流行以来,拉美国家进入资源民族主义上升的新时期。拉美国家资源民族主义抬头值得高度警惕。展望2022年,鉴于结构性改革缓慢,拉美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弱增长凸显地区的债务风险。如果卢拉赢得巴西大选,这将重塑拉美地区的政治格局。随着拜登政府对拉政策明朗化,拉美国家对外关系将面临新的调整。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的背景下,尽管存在挑战,但中拉合作仍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

拉丁美洲美拉关系资源民族主义脆弱性复苏政治变局

作者简介:

柴瑜: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中国拉丁美洲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贸易与外国直接投资、区域经济合作、新兴经济体和拉美经济等。近年研究成果包括主编《“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报告(2020)》、Sino-Latin American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发表学术论文《区域国别研究的学术发展逻辑》《自贸协定中投资自由化水平评价——基于哥伦比亚三个主要自贸协定的研究》《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的意义、问题与对策——深入推进改革开放视角的研究》等。

袁东振: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高程: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刘维广: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拉丁美洲研究》执行主编、编审,主要研究方向为拉美政治。担任2011年以来历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发展报告》副主编,以及《展望中拉合作的新阶段》主编(合编),担任《国际变局中的拉美:形势与对策》《拉美国家现代化进程及其启示》等著作的副主编,发表《古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发展》《中国拉美现代化研究评述》《墨西哥国家行动党的渐进式改革以及党政关系的非传统模式》《切·格瓦拉及其思想在中国的影响》等学术论文。

谌园庭: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研究员,墨西哥研究中心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拉美国际关系和中拉关系。

林华:经济学学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社会文化研究室副研究员,阿根廷研究中心秘书长,主要研究拉美社会问题和阿根廷。

杨建民: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拉美政治研究室主任,古巴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拉丁美洲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拉美政治等。主要科研成果有专著《拉美国家的法治与政治——司法改革的视角》《列国志:巴拉圭》等;发表《拉美政治中的“左”“右”现象研究——拉美政治发展的周期与政策调整》《古巴“更新”经济模式与美古关系正常化》《古巴“更新”社会主义经济模式与中古关系》等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

张勇: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

郭凌威: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文章目录
2021年拉美地区总体形势
  • (一)经济脆弱性复苏,宏观政策空间逐渐缩小
  • (二)重要选举酝酿发展模式变局,意识形态极化和政治碎片化现象加剧
  • (三)社会结构脆弱性依旧,疫苗在国家间分配不公
  • (四)大国博弈持续升温,地区外交深度调整
2021年拉美地区热点
  • (一)中拉经贸合作成绩亮眼且双边关系获得新突破
  • (二)拉美国家资源民族主义抬头值得高度警惕
  • (三)拉美多国提前加息引领新兴市场新一轮加息潮
  • (四)疫苗成为地区国家对外合作重要关切
2022年拉美地区形势展望
  • (一)经济增长动力疲弱凸显债务风险
  • (二)巴西等国大选重塑地区政治格局
  • (三)拜登政府对拉政策将明朗化
  • (四)复苏期中拉合作将迎来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