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梳理了中外青少年社会化研究的脉络,借助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发布的《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中2010~2020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互联网对我国青少年社会化在认知、行为及情感影响方面的基本情况、趋势特征,并阐释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分析发现:父母对青少年上网的态度更加包容、青少年上网行为具有娱乐游戏占据主流、网络流行语渗透日常生活、“熟人社交”、“观察式”社会参与和自我表达的特征,上网为青少年带来更便捷的需求获取的同时,也面临着其他社会活动的时间被大量挤占的问题。互联网已全面渗透青少年群体,青少年网络行为有较好的自我认知和管理,但互联网广告泛滥、法律意识淡薄、“青少年模式”使用率不高、上网时间长和身体素质降低等现象对青少年社会化可能造成负面影响。监护人、学校、社会应多方联合,为青少年社会化提供净朗的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