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季为民

  •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 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经营报社社长、总编辑,精品购物指南报社社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修组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学会青年社会学专委会理事,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文化传播、青少年发展。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数十项,编著出版研究报告集、访谈文集、专著(合著)30本,发表论文数十篇,共计1000余万字,如《新时代新文化》、《媒体融合: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艰难的新闻自律》(合著)、《学问有道——学部委员访谈录》、《共筑基层教育中国梦:青年学者五省区调研报告》、《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系列)、《青年学者看中国》、《国情调研》系列丛书等。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二届政府出版奖提名奖、中宣部好信息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特等奖、中国新闻史学会成果奖、优秀皮书奖一等奖二等奖等。

  • 图书
  • 文章
  • 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1)
    季为民 沈杰 主编 ; 杨斌艳 执行主编 ; 季琳 副主编 2021年09月出版
    青少年互联网运用是当代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更是关系网络强国和未成年人成长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本书是“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子项目“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的重要成果之一。调查自2006年启动,截至2020年1月共完成十次全国抽样调查。本年度青少年蓝皮书基于第十次调查数据和有关专项调查研究,对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的最新现状进行了报告,对疫情中未成年人运用互联网学习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此外,本书还对北京和广东未成年人网络运用进行了报告。互联网已深深融入青少年的生活与学习之中。身处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大环境,应该进一步思考和重构我国“青少年与互联网”之间的关系。一是,未成年人的网络行为和认知已经与数字时代深度嵌套在一起,未成年人如何更好地实现数字化生存将是未来关注的焦点;二是,青少年是网络强国的生力军,是网络文化的参与和创造者,在网络空间赓续传承着中华文化;三是,成长在网络时代的青少年不仅需要社会的保护,更需要肩负新时代网络强国的担当,应以积极的眼光用发展促保护,为网络强国建设打好坚实基础;四是,网络素养已经成为青少年必备的生存技能、成为数字时代的公民素养,因此网络素养的培育已经由青少年扩展至全民。因此,本书确立了将未成年人网络运用与网络强国、网络文化和网络文明联系在一起并置于中国情境中进行分析和观察的研创方向。本书的主要研究发现包括:①城乡未成年人网络认知态度及行为差异明显,农村未成年人遭遇网络安全问题的比例更高;②未成年人首次触网的年龄不断降低,手机等移动终端的使用率不断提高,娱乐过度、网络成瘾等问题依然突出;③视频类App最受留守儿童欢迎,未成年人网络充值等网上消费较为普遍;④青少年人群接触编程的年龄呈现逐年走低趋势;⑤未成年人在线学习时间不断加长、内容参差不齐;⑥未成年人参与网络社群具有明显的分众化、个性化、多元化、“因人(物)聚群”的特点,存在娱乐化、圈层化、群体极化、非理性消费等问题;⑦互联网一方面便捷地满足了青少年社会化需求,另一方面也带来不良内容影响、身体素质下降等问题;⑧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总体水平不高,易受到个人、家庭、学校等的影响;⑨网络欺凌、未成年网红、短视频沉迷等成为未成年人网络运用的新问题。本书的主要建议包括:①从传统的管控模式向多方协调系统规治模式转变,明确厘清各方责任,加强协同创新;②加强对在线教育平台和教学内容的治理改善;③“限制”和“赋能”并重,提高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完善青少年模式;④积极构建未成年人网络社群参与的政策协同联动机制,履行好平台管理职责,压实互联网企业主体责任;⑤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需集结社会各界力量,通过制定行动计划、构建教育生态系统、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方式提升全社会网络素养;⑥加强对个人信息泄露、网络依赖、数字鸿沟、未成年网红等问题的研究治理。
  • 培育创造发展新时代新文化
    2023年10月 出版
    本文介绍了新时代新文化融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主张。坚定新时代新文化发展方向,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以新时代新文化的主体精神和文化自觉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实践和担当。
  • 赓续网络强国重任 建设适宜未成年人成长的互联网生态——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1)
    2021年09月 出版
    报告综述了过去一年来未成年人在互联网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网络运用概况,结合调查对未成年人的网络文化、职业选择和网络社群进行了报告,对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保护、引导与网络素养情况进行了分析,洞悉当前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主要问题:网络对未成年人带来的不良影响和潜在风险值得关注;家长对未成年人网络运用指导有限;网络运用呈现城乡差异和发展不平衡问题;网络素养教育不平衡,任重道远。建议明确未成年人赓续网络强国重任的主体地位,并达成社会共识;把握好发展与保护、发展与治理的平衡;重视并解决网络城乡差异和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强数字关怀,弥合数字鸿沟;持续关注技术迭代和智能产品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推进未成年人群体健康学习、使用网络新技术;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网络文化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 2020年我国中学生互联网运用状况
    2021年09月 出版
    本文根据2020年“第十次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的相关数据,对我国中学生互联网运用的现状、使用目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发现包括:互联网应用在中学生群体中获得全面普及,手机等移动终端的使用率非常高,尽管中学生上网的时长和频次已经有所控制,但仍然存在娱乐过度、网络成瘾等风险,疫情防控常态化后,互联网成为中学生学习的重要辅助工具。本文建议在家庭、学校、媒介平台、行业、教育管理部门间建立联动机制,实现监测、教育、纠错、规范和引导的高效合作治理,为中学生互联网的运用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快乐空间。
  • 2016~2020年我国疫情期间未成年人在线学习状况
    2021年09月 出版
    本文对我国未成年人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后参加在线学习的基本状况、特征及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未成年人在线学习的课程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长和满意度等现状分析发现,网上学习成为未成年人上网的主要活动;未成年人在线学习的课程种类丰富;疫情期间未成年人参与在线学习的方式多元等。研究发现,未成年人在参加在线学习的过程中面临着学习时间长、在线教育平台内容鱼龙混杂等问题。建议加强对在线教育平台和教学内容的治理;深入推进国家在线教育平台拓展建设,为未成年人创造学习资源丰富、学习环境健康的网络空间;开展未成年人在线学习方面的网络素养教育,增强未成年人健康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