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文写作的过程中,有三个事件引发了笔者思考,一是中国的金融资本市场在一年之内发生了令人“瞠目结舌”的行情,从千股涨停到千股跌停,连续“过山车”式的震荡成为世界金融史上的奇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面对现代资本金融这个事物时还需要再交“学费”;二是由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吸纳了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的57个成员国的加盟,中国在获得世界金融体系话语权的竞争中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三是2020年的“双十一”,“天猫”当天的成交额最终锁定为4982亿元人民币,再一次刷新全球网络经济时代的成交记录,而实体经济却仍在艰难地前行。这三个表面上看似没有直接联系的事件却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信息革命的到来使世界成为一体,她正在产生一种新的经济结构和文化。与此同时,生存世界的经济性与人类整体主义精神的冲突更为凸显,尽管作为现状的现代性虽然不断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上被重组,但其不可克服的“二律背反”属性深度影响着世界历史的发展,这个世界是会迎来一个财富不断丰裕的未来?还是资源的消耗与分配的不公导致举步维艰?社会主义制度能否为几十亿人带来持久的和平与发展、为全球塑造一种新的治理体系?可以坦言,当前的社会主义中国面临的挑战丝毫不亚于20世纪初苏维埃政权刚诞生时的情形,甚至更为严峻。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从来没有放弃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敌视,一方面通过强大的军事实力对中国的发展进行遏制,另一方面通过没有硝烟的金融战场分割中国创造的财富。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有过深刻地论述,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形势“不仅事关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而且事关给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定规则、定方向;不仅事关对发展制高点的争夺,而且事关各国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长远制度性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具有深度忧患意识,更要保持高度的发展自信,历史和现实鲜明地告诉我们: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