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中国的多维现代化道路
作者:
艾哈迈德·A·赛夫(AhmedAbdulkaremAbdulqaderSaif)
潘俊韬
出版日期:
2021年7月
报告页数:
9页
报告大小:
1.46 MB
报告字数:
8039字
所属图书:
70年中国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外联合研究报告(No.8)(全2册)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07.558-566
王灵桂
摘要:
传统与现代的二分法是极为普遍的概念。二元性是欠发达国家最普遍的特征,即资本主义与前资本主义并存,后者被充分用于服务前者,整个过程与国家的实际利益无关。另一种看法是认为社会转型与发展本质上与国家的内部动力有关,中国的情况基本上就是这样。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可持续发展
社会转型
多维现代化
作者简介:
艾哈迈德·A·赛夫(AhmedAbdulkaremAbdulqaderSaif):
也门舍巴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潘俊韬:
相关报告
中国的进步:70周年来尽管面临种种挑战,中国仍朝更大的目标进发
德内拉·梅多斯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马克思早期“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化阐释——《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市民社会”概念再研究
当前中国国家治理面临的挑战
中国社会转型的演变
俄罗斯国家意识形态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新时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动态及现状
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易地扶贫搬迁的实践及其后果——一项社会文化转型视角的分析
文章目录
·
理论介绍
·
中国奇迹
·
一个成功的模式
·
可持续发展
·
环境与防沙治沙
·
寿命的延长
·
教育大发展
·
服务业
·
空间技术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