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东南亚华人民间文化异地传承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路径研究

作者:
林江珠 LinJiangzhu
出版日期:
2021年6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大小:
1.72 MB
报告字数:
14902字
所属图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第三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东南亚华人民间文化是东南亚文化组成部分,具有中国其他地区所没有的民间文化发展特性。东南亚华人作为融入当地社会的行动者,将中华民间文化与东南亚社会环境积极嵌合与动态调适,实现共享彼此民俗习惯的共同生活模式。在东南亚,华人传统生产习俗为当地社会创造的经济贡献令人瞩目,华人以民间文化的社会实践手段实现中华传统习俗异地传承和再生的历史过程,见证了中华民间文化具有伦理共生的社会道德能力以及共荣共生的文化属性。

关键词:

民间文化 东南亚华人涉入理论

作者简介:

林江珠:林江珠,女,1967年生,福建泉州人。厦门理工大学影视传播学院,系主任,副教授,厦门理工学院闽台濒危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研究员。

LinJiangzhu:

文章目录
选题原因与研究背景
  • (一)东南亚华人民间文化交流历史是天下大同思想的行动表达
  • (二)华人民间文化融入东南亚当地社会展现出人类共同生活的真实情境
  • (三)东南亚华人民间文化以民民相亲方式实现共同生活的新理念
华人民间文化的社会实践建立人类共同生活的东南亚模式
  • (一)通过海路拓展华人涉海商贸习俗在东南亚搭建利益共同体
  • (二)选择性继承祖籍地民间信仰习俗发展形成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
  • (三)华人通过文化自觉在东南亚民间行动创造共同生活的发展模式
采用涉入理论对东南亚华人民间文化异地传承能力的文化分析
  • (一)华人民俗强调行动者的道德能力,彰显中华文化伦理共生性特征
  • (二)华人民俗强调行动者与社会环境互为作用,凸显中华文化再生能力
  • (三)华人民俗强调在多元化情境中的行动力,展现中华文化共荣共生的特质
  • (四)华人民俗强调文化创造的再生能力,生产习俗实现了对社会经济的贡献
华人民间文化异地传承的历史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路径
  • (一)人类共同命运是一个多元集纳、集合人类优秀成果的社会实践过程,要实现人类共同生活,就要研究社会中人的行动能力
  • (二)“天下观”、“和而不同”和“和为贵”是实现人类共同生活的准则和目标的驱动力
  • (三)海洋亚洲以民民相亲方式,搭建出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行动共同体实现人类命运建设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