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论审美范畴的生成

作者:
赵周宽
出版日期:
2021年2月
报告页数:
28页
报告大小:
1.32 MB
报告字数:
26698字
所属图书:
哲学与时代(第2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审美范畴的形成机制和诸范畴之间的关联逻辑,是美学研究中的一个基础问题和难点。通过对一个审美范畴的个案解析,可以拆解范畴形成机制中的疑难之处,揭示范畴形成的秘密。人类对于世界的审美把握是一种整体性的把握,整体性包含着思想的本真和价值的评判。审美范畴作为审美经验和审美特性的分类学概念,显示的是人类审美把握世界的不同方式。在作为对象的审美世界和作为审美把握方式之表征的审美范畴之间,“风格”作为一个核心的中介概念调节着人与世界的审美互动。世界—风格—审美范畴的三联互动机制,能够大致勾画出人类审美范畴的形成机理。三者的关系简要说来就是:世界是审美意识、美的观念与审美范畴的本源和基础,多样化的世界呈现多样化的风格,并在审美范畴的多样化中得到概括和提炼。审美范畴是人与世界关系高度风格化的结晶。风格是人与世界互动关系多样化的中介环节。人与世界的不同审美关系孕育出不同的“世界风格”,最终经过审美经验的概括,在体系化的美学理论中表现为不同审美范畴的多元并置。审美范畴形成机制的三联结构,得益于美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和文化人类学对多文化视角的拓展。基于乡村社会的审美范畴“热闹”,确证了三联结构解释模式的有效性。审美范畴的多样化是世界多元化的确证,对多样化审美范畴的包容,是在当代语境中敞开胸怀,拥抱多元世界的一项思想修炼。

关键词:

风格生活世界审美范畴热闹风格化生成史

作者简介:

赵周宽:赵周宽,文学博士。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文学人类学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学理论、后形而上学、现象学。在《思想战线》《民族艺术》等发表论文30余篇,代表性论著《后形而上学美学》。

文章目录
·在介休发现“热闹”
·审美范畴体系结构解析与“热闹”中的时空观
·世界、风格与范畴:审美范畴形成逻辑试探
·一和多:风格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