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康德如何说“我”,兼论其写作风格

作者:
庄威 ZhuangWei
出版日期:
2015年12月
报告页数:
13页
报告大小:
1.28 MB
报告字数:
12511字
所属图书:
德国哲学(2014年卷)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作为思维的一个先验主体的“我”是一个伴随着一切概念的意识,它只能和意识到它的作为内感官的经验性意识一同“出现”,这是康德对“我”的最为基础性的认识。在实践哲学里没有出自感性的病理学的我的地位,尽管也考虑到了肉体性的“我”的有限性,但理性自己就已独立地规定了意志。理论化的“我”也探入到情感领域,情感得依赖一种朝向知识的可传达性。所以康德理论化的“我”伴随着其写作,其风格是先验哲学无风格的风格。但理论化的“我”在康德那里是无疑具有情感侧面的,如对道德律的敬重始终是这一理性原理的最为紧密的伴随物。另外,康德字面上并不出现的理性的“我”即使是理论化地隐匿地加以表达,还是必然具有其参与世俗生活的社交性。

关键词:

写作风格康德

作者简介:

庄威:

ZhuangWei:

文章目录
·先验主体:康德的“无我”
·几何学式的无人称:实践哲学中的“我”
·可传达性:伴随情感旁边的理论的“我”
·一个比较:卢梭如何说“我”
·康德的自我评价:理论情感与社交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