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中国特色权力制约与监督体系的理论探索——与陈国权教授功能性分权理论商榷

作者:
李立 杨亚星 LiLi YangYaxing
出版日期:
2021年10月
报告页数:
19页
报告大小:
1.08 MB
报告字数:
18506字
所属图书:
廉政学研究 2021年第1辑(总第7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功能性分权:中国的探索》是陈国权教授付梓的一本有关中国特色权力制约监督机制的理论著作。该书强调将权力配置和监督理论在中国案例的政治图景中作联动解读,站在构建功能性分权理论的角度,揭示当代中国高经济增长和高廉政风险等腐败违法现象背后的系统性原因。该书的主要贡献是:(1)基于“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研究取向,展现了一套宏观视野下以“广义政府”为核心的党和国家整体性概念,并从此出发,揭示党政体系内政治行动的内在逻辑;(2)运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理论,提出了“广义政府”内部存在基于功能配置的权力制约协调体系,即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与运行机制的功能性分权体系。在结论部分,本文对功能性分权理论提出了若干商榷意见,其中包括结构主义决定论、没有区分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区别以及权力分析中对行动者能动性的忽视。

关键词:

“广义政府”权力制约与监督功能性分权控权制度

作者简介:

李立:李立,1992年生,浙江杭州人,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社会学、国家与社会关系、权力法治与廉政治理。

杨亚星:杨亚星,1989年生,上海普陀人,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权力法治与廉政治理。

LiLi:

YangYaxing:

文章目录
·引言
·宏观结构视野下的党和国家整体性研究
功能性分权理论:中国特色的权力制约监督理论
  • (一)双高现象、地方政府经营化与权力失衡
  • (二)政治分工、功能性分权与制约监督体系
·比较政治学方法中的中西方权力制约形式
·批评与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