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新青年》推出“易卜生号”(第4卷第6号,1918年6月15日),乃将作为文学家的易卜生在现代中国之文化场域隆重推出。其中,扮演主角的是留美归来的胡适,虽然陈独秀仍是刊物主编,但若论及对西方文学的熟稔,他还是不如胡适、鲁迅。但陈独秀的意义恰恰就在于他的元气淋漓与敢作敢为,他之首创《青年杂志》(《新青年》前身)以及对西学推介的“一马当先”都是佳例,这当然还包括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热情。这里要讨论的是他们联手对北欧作家易卜生的译介、推广与传播。
叶隽:叶隽,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