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一向以杜威实验主义的信徒自居。自1915年发愤尽读杜威著作起直至晚年回顾平生,胡适自认为对杜威实验主义的信奉未曾稍改。其中,杜威的政治哲学是胡适长期关切的一个方面。1940年,胡适在日记中评论自己的论文《作为政治概念的工具主义》(Instrumentalism as a Political Concept)时宣称:“这论题是我廿年来常在心的题目。”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集》第8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2004,第66页。1919年9月20日至1920年3月6日,杜威在北京大学法科礼堂讲授过16次“社会哲学与政治哲学”,而他选择这个讲题正是根据胡适的建议。胡适:《引言》,高一涵记《杜威博士讲演录:社会哲学与政治哲学》,《新青年》第7卷第1号,1919年12月1日。工具主义的政治哲学虽是胡适二十年来常在心的题目,但因他并不专门研究政治思想,所以不曾著文发表,直到1939年10月,才开始著文论述这一问题,并多次与杜威通信讨论。参见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集》第8册,第66页。《杜威通信集》(John Dewey,The Correspondence of John Dewey,Larry A.Hickman,ed.,Available on CD-ROM,Charlottesville,Va:InteLex Corporation,1999-2004,3 volumes)中收有多封相关信件。胡适收藏了其中比较重要的四封信件,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胡适档案(以下简称“胡适档案”)内。可以说,从1939年10月至1940年9月这一年,胡适就“政治工具主义”陆续所写的四篇文章,代表了他一生对此问题最集中的思考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