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的一生,很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大学度过的,参访和演说更是履及中外数百个学府。他对于中国现代大学的发展有强烈的使命感,也通过激励、劝勉、献策、掌校等方式做出了实际的贡献,留下了悲喜兼具的历史记录,值得学界深入探讨。目前学界关于胡适与大学的研究比较集中在他的“争取学术独立十年计划”和他与单个大学的关系两方面,关于前者,主要成果有胡明《胡适关于大学教育设计达略——从〈非留学篇〉到〈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江淮论坛》1993年第3期;童亮:《学术为体、教育为用——胡适与1947年“学术独立”论战》,《暨南学报》2015年第12期;等等。关于后者,主要有欧阳哲生《胡适与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刘筱红:《追求卓越、坚守自由: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王瑞瑞:《胡适与中国公学》,《近代史学刊》第11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实际上从思想史的角度观察,胡适有着相当成熟和完整的现代大学梦,“争取学术独立十年计划”只是他现代大学梦的局部,北京大学、中国公学等校只是他具体而微的重点实践场所。本文将试图从思想史角度纵深观察他的现代大学意识之发生、演变和心理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