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我发表了一本题为《在中国发现历史》的书,该书出版后陆续被美国、中国、日本一些大学指定为教科书。我也听说该书已成为一些博士生大考前夕的必读之物。在该书再版之际,我想借此机会回顾一下80年代初以来美国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一些主要动态;两篇以社会史为重点的优秀历史评价作品出现在本书出版之后,它们是:William T.Rowe,“Approaches to Modern Chinese Social History”,in Olivier Zunz,ed.,Reliving the Past:The Worlds of Social History (Chapel Hill: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1985);Jeffrey N.Wasserstrom,“Towards a Social History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A Review”,Social History (January 1992),17.1:1-21,(May 1992),17.2:289-317。另外还有两篇文章从新的文化批评角度,评价了战后美国中国历史研究的理论问题:Tani E.Barlow,“Colonialism’s Career in Postwar China Studies”,Positions:East Asia Cultures Critique (Spring 1993),1.1:224-267;Judith B.Farquhar and James L.Hevia,“Culture and Postwar American Historiography of China”,Positions:East Asia Cultures Critique(Autumn 1993),1.2:486-525。然后对有关该书的一些主要评论做个答复;两篇较早的回应可见:Paul A.Cohen,“State Domination of the China Field:Reality or Fantasy?A Replay to Robert Marks”,Modern China (October 1985),11.4:510-518;Cohen,“Our Proper Concerns as Historians of China:A Reply to Michael Gasster”,The American Asian Review (Spring 1988),6.1:1-24。我还要谈谈如果我重写此书的话,哪些部分需要做修正。
张隆志:台湾大学历史系学士、硕士,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供职于台湾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并任教于台湾师范大学。主要研究领域为台湾社会文化史、比较殖民史、史学史及公共历史。已出版研究专著《族群关系与乡村台湾》,口述历史《坐拥书城》(合著),史料集《恩典之美》(合编),以及中英日韩文学术论文多篇。
肖艳明:肖艳明 华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前瑞士银行香港分行董事总经理,哈佛大学香港同学会前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