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恕思想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忠恕思想与孔子的仁、礼等思想均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内在连接的纽带。对孔子之前“忠”“恕”观念的历史渊源进行考证,可以对“忠”“恕”的形成及内涵的发展演变作较为全面的了解,有利于我们认识“忠”“恕”在孔子思想中的本来含义。通过对《论语》中所说到的“忠”“恕”进行归纳与分析,认为“忠”说到底都是各种人际关系中主体所应具有的态度,即尽心尽己。这也正是孔子的“忠”最为基本的含义所在。“恕”在孔子这里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关系准则。它的含义就是由己心及人心、由己推及他人。将孔子所说的“一以贯之”,理解为以一种准则贯彻全部或始终,便可进而认识到忠和恕虽有区别,但本来就是一体之两面。恕必然以忠为起点和前提,而忠又必须由恕的层层推扩得以实现。因此,我们说忠恕是为“一”的,可以一以贯之。通过讨论孔子的“忠恕”与“仁”的关系。仁的由己及人之外推必有赖于忠恕。忠恕即为实现仁的方法手段,或者说是行仁的功夫,单从这个角度来看,它不等同本体层次上的仁。但是,不由忠恕,就无以成仁。只有通过忠恕才能成就仁,因此仁在用的层次上便可看作与忠恕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