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黑格尔式的时间意识对当代中国的意义——从刘小枫的历史观谈起

作者:
刘超 LiuChao
出版日期:
2015年12月
报告页数:
11页
报告大小:
1.27 MB
报告字数:
10385字
所属图书:
德国哲学(2014年卷)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康德之后的现代哲学中,“时代”(时间)意识不断得到发展和强化,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和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把“时代”理解为“理性”得以聚集和“成型”的根本原则,并由此将哲学理解为“被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时代”。而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不仅把整个“存在”都“时间化”了,也将“时间”的功能“实践化”了。而刘小枫先生不久前发表的《如何认识百年共和的历史含义》一文中对“启蒙”观念的批判和对“德政”的颂扬之所以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争议,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意识到现代哲学首先应该具备“时代意识”,没有对“当代中国”与“中国传统”和“(后)现代西方”所处的“时代”差异做出深刻的反思,从而产生了认识百年共和对我们(当代中国人)“历史含义”上的局限性。

关键词:

现代性后现代历史哲学时代意识

作者简介:

刘超:

LiuChao:

文章目录
·“学理”之辩背后的“时代意识”问题
·黑格尔以后现代西方哲学中的时间意识
·中西古今的错位与“当代中国”的“时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