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刘易斯拐点——基于马克思产业后备军模型的解析

作者:
吴垠
出版日期:
2014年10月
报告页数:
19页
报告大小:
0
报告字数:
16723字
所属图书:
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报告(2010~2013)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刘易斯拐点在马克思产业后备军理论视野下既是一个发展命题,更是一个分配命题。本文对比分析了马克思产业后备军模型和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中无限弹性劳动力供给的来源、现代工业部门制度工资率的决定机制、产业后备军作为城市工业劳动力供给的蓄水池功能、两个模型中的劳资分配结果和劳动力市场发展拐点的对应等问题。文章认为,马克思的产业后备军理论模型不仅能够用于分析刘易斯拐点问题,而且对指导中国现阶段的城乡二元结构改革、劳动力市场以及劳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等都具有极其现实的针对性意义。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刘易斯拐点产业后备军理论

作者简介:

吴垠:吴垠(1981~ ),男,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产权理论。

文章目录
马克思产业后备军理论的“内生性”及其对劳动力市场发展“拐点”的预判
  • 1.马克思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劳动力市场发展拐点
  • 2.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初期为何会遇到马克思所预言的这一拐点
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与马克思产业后备军理论对拐点预测的对比分析
  • 1.刘易斯本人对“拐点”的分析
  • 2.刘易斯追随者的研究
  • 3.比较分析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