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2019年中国加强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对策与建议(一)

作者:
李志刚 万淼 陈永强 李申申 赵国祥
出版日期:
2020年2月
报告页数:
55页
报告大小:
0
报告字数:
46007字
所属图书: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证研究
摘要:

强调和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似乎是老生常谈,没什么新鲜价值,似乎这一问题与发展学科专业问题相比,远不在一个高度和层面,其实不然。思想政治素质、价值观问题,或者再扩大一点说人的文化素养,是一个完整的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是一个专业人才日后走什么样的路,成为什么样的人,并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出自身才能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对策建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培育

作者简介:

李志刚:男,1977年7月生,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在读博士生。研究领域为教育基本理论、社会教育、高等教育。发表学术论文4篇,参加国家级和省厅级科研项目及教研项目5项,获省级科研成果奖和教研成果奖2项。

万淼:女,河南工业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领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加国家级和省厅级科研项目及教改项目12项,获省级科研成果奖和教研成果奖3项。

陈永强:男,1979年11月生,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研究领域为教育与心理测量、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参加国家级和省厅级科研项目4项,多次获校级教学质量奖一二等奖。

李申申:女,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赴俄罗斯国立赫尔岑师范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中外教育史比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俄罗斯教育等。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产生了较大影响;在人民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新华出版社等出版学术著作多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其中重大课题1项)、省厅级科研项目和教改项目近10项,科研成果获省厅级奖30余项(其中省级奖11项)。被评为河南省师德标兵、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改革开放40周年影响河南十大教育人物等。

赵国祥:男,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重点学科(心理学)带头人,现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河南省委候补委员、河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为中国心理学会认定的心理学家。兼任教育部心理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心理学会理事长。研究领域为管理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高等教育管理。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教材10余部,科研、教学成果多次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

文章目录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正视国外价值观的渗透
  • (一)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 (二)正视国外价值观的渗透
以“内化”为根,在“外铄”与“内化”之间寻找切入点
  • (一)以“内化”为根
  • (二)在“外铄”与“内化”之间寻找切入点
教师的内外兼修对于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感召与浸染
  • (一)高校需要更多“经师”与“人师”集于一身的具有超凡脱俗气质的教师
  • (二)教师在自身修养中应将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综合提升
  • (三)对教师的任用、培训与发展需注意几个基本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