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意识形态起源及其本质内涵
作者:
出版日期:
2024年10月
报告页数:
9页
报告大小:
724.77 KB
报告字数:
7021字
所属图书:
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理论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10.30-38
伍云亮
摘要:
自法国哲学家特拉西1796年正式提出“意识形态”一词至今,已有200多年时间,意识形态一直是思想家们研究的对象,并且思想家们对意识形态本质内涵的准确把握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
导论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意识形态批判理论
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领域意识形态批判理论
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范式意识形态批判理论
“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
总结与展望
结束语
文章目录
第一节 意识形态的起源
意识形态是哲学的基本范畴
特拉西在启蒙主义语境中正式提出意识形态概念
黑格尔、费尔巴哈揭示意识形态和异化的内在关系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
列宁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
·
本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