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新时代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探索

作者:
侯守杰
出版日期:
2024年10月
报告页数:
24页
报告大小:
1.06 MB
报告字数:
19961字
所属图书:
新时代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有效的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要注重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探索相结合,因此必须立足于各地的实际发展情况,实施差异化治理,这样的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实践才能充分彰显自主性。尽管如此,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中的一些秩序场景实践和行动模式探索,还是值得我们去借鉴的,主要包括乡村“四治”的治理秩序场景实践所推动的规则完善与智慧治理,以及民主协商型、合作治理型、利益整合型的行动模式探索。实证调研表明,这些实践探索使治理共同体的空间场域初现,多元治理主体及相应的资源配置协作格局初步形成。人人有责的责任意识、人人尽责的秩序调适以及人人享有的行动要求在实践中已经悄然推进。要通过实践探索,探讨并揭示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诸多举措,形成、借鉴和铸就一系列治理经验。挖掘乡村治理实践中的运行机理与治理效应,可以呈现新时代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的现实图景和实践表达,厘清乡村多元治理主体如何达成共识、形成治理合力。这能够有效契合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目标,明晰中国特色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的本土化路径,从而进一步使秩序运行的“力度”“效度”“精度”“温度”有序化升级,夯实有效治理的行动基础,提升综合效能。此外,在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必须立足当地乡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实际治理状况和治理情境,充分适应不同地域的乡村特性和客观实际,特别是要充分考量各地域乡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与资源禀赋的异同,在多个层面创造出不同的实现形式与治理类型。本章通过对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探索,从现实维度检验“新时代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何以必然”。
关键词:

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行动模式

作者简介:

侯守杰:男,1994年1月生,山西晋中人,现为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治理与城乡融合。自2020年起在《改革》《内蒙古社会科学》《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理论导刊》《农业经济》《改革与战略》等期刊发表文章10余篇。

文章目录
第一节 新时代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的秩序场景实践
  • 乡村“三治”的实践做法:规则完善与治理优化
  • 乡村智治的实践做法:科技赋能与智慧治理
  • 相关秩序场景实践的经验:系统治理与活力释放
第二节 新时代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的行动模式探索
  • 民主协商型:成都市温江H村
  • 合作治理型:南充市阆中W村
  • 利益整合型:德州市乐陵F村
  • 相关行动模式探索的启示:制度优势与效能提升
·本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