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清远改革,以治理有效引领乡村振兴
作者:
李博阳
董帅兵
张旭亮
出版日期:
2018年8月
报告页数:
12页
报告大小:
1.16 MB
报告字数:
9497字
所属图书:
清远改革:以治理有效引领乡村振兴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08.12-23
任路
李博阳
方帅
摘要:
清远市以重塑治理主体能力为核心,突破组织脱力困境,确保振兴有“内力”;以健全服务体系为前提,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保证振兴有“助力”;以焕活经营要素为支撑,摆脱发展贫血桎梏,确保振兴有“动力”;以再造乡风文明为保障,填补乡村文化缺口,确保振兴有“气力”。清远市成功地发挥了治理有效的杠杆作用,让村民得以有效自治、让政府得以有效治理、让市场能够有效参与,形成了多元主体协同振兴的发展格局,让乡村不仅从“面子”上得到振兴,更让基层的“里子”得到发展,实现了由“单一建设、短期发展”到“全面振兴、长久振兴”的转变,为实现“乡村振兴” 提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关键词:
乡村治理
治理主体
乡村振兴
清远改革
作者简介:
李博阳:
华中师范大学。
董帅兵:
张旭亮:
相关报告
乡村民主治理路径研究背景与框架
乡村治理范式的历史嬗变
乡村民主治理现实案例的深度分析
四川乡村治理之行动研究案例
乡村治理
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实现乡村振兴
“互联网+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机制创新——基于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探讨
2021新时代广东乡风文明建设报告
数字化时代的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对基层治理创新的影响
文章目录
以基层治理为牵引,强化党的领导能力,突破“参与乏力”困境,把好乡村振兴的“方向盘”
(一)强化党领能力,找准组织龙头
(二)重塑自治能力,激活主位功用
(三)提升治理能力,汇聚改革合力
以经济治理为核心,焕活经营要素,摆脱“发展贫血”桎梏,点燃乡村振兴的“引擎”
(一)在整合资金中切入,“死资金”变“活资源”
(二)在土地调整中深化,“斗笠地”变“高标田”
(三)在重整产业中落地,“穷弱远”变“富强新”
以民生治理为保障,构筑宜居村庄,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协调乡村振兴的“车轮”
(一)完善基础服务,筑牢攀登底座
(二)健全经济服务,注入外部营养
(三)优化行政服务,塑造宽松环境
以文化治理为归宿,再造乡风文明,破除“精神滑坡”痛点,培育乡镇振兴“加速板”
(一)打造乡贤文化,重塑文明标杆
(二)弘扬优秀家风,树立个人良俗
(三)培育公共精神,形成善治秩序
围绕有效治理,撬动综合改革,摆脱“乡村衰败”泥泞,走上乡村振兴的“大道”
(一)有效治理是统筹乡村振兴的“纵贯线”
(二)经济复苏是复兴乡村文明的“主动脉”
(三)服务等值是避免农村“掉队”的“药方子”
(四)清远振兴的终极价值在于实现“农民富裕”的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