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改变的和被改变的:那柯里村的现代性讨论

作者:
张锦鹏
出版日期:
2024年4月
报告页数:
26页
报告大小:
1.21 MB
报告字数:
20337字
所属图书:
道路·村寨·国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从几个侧面考察了道路对那柯里村民深层文化变迁的影响。道路改变的不仅是村寨景观、村民生计、村民通婚圈,还有村民的日常生活。无论是那柯里村的年轻大学生的追求变化,还是村民对外地精英从对抗转向友好,抑或在村民日常和非日常生活中的民族文化特色消隐,这一切都表明,对村民而言,道路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它作为一种商流、物流、信息流的载体,给村民带来了很多新的、异质的东西,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村民的思想观念,进而改变着他们的社会生活。这就是道路给路边村寨带来的变化:现代性的植入。
关键词:

民族文化现代社会边疆少数民族家庭旅游经济

作者简介:

张锦鹏:女,经济学硕士、历史学博士,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经济史、交通史、民族经济与社会文化;已出版著作10部,在《民族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和《光明日报》(理论版)等报刊上发表论文80多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重大招标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10余项;研究成果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三等奖,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云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两次获云南大学伍达观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杰出奖,获云南省“云岭学者”、云南大学“东陆骨干教授”称号。

文章目录
第一节 被改变的农民
  • 那柯里村的年轻人
  • 追随道路“上山”和“下山”的罗姐
  • 仰望天空的村民
第二节 理解陌生人
  • 曾经的陌生人
  • 今天的陌生人
  • “瓦渣兄弟”
  • 上海金山区援建项目组
第三节 “假”彝族村寨
  • 不过火把节的彝族
  • 不穿民族服装的少数民族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