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生态文明语境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治进路

作者:
魏想
出版日期:
2025年2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大小:
1.12 MB
报告字数:
15206字
所属图书: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报告(2024~2025)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随着全球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和生态系统功能减弱,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法治进路凸显了生态文明理念的核心作用。从“昆明宣言”到“昆蒙框架”的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了从政治承诺到法律约束的关键转变,标志着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在理念、法律效力和实际实施方面的逐步深化。中国作为生物多样性资源大国,在此过程中不仅倡导了“生态文明”理念,且通过国家公园体系的法律化和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显著提升了保护措施的执行力和有效性。与此同时,国际法与国内法的深度融合,不仅巩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基础,也促进了生态文明理念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中国的这些法治实践,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提供了具有普适性的法律经验和创新路径。

关键词:

国际合作生态文明生物多样性法律协调

作者简介:

魏想:法学博士,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律系讲师,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成员,兼任江苏省法学会涉外法治研究会理事、江苏省法学会知识产权法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涉外法治、环境法、知识产权法。

文章目录
生态文明语境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体系:现状与挑战
  • (一)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与发展
  • (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现状
  • (三)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挑战
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演进及启示
  • (一)《公约》: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基础
  • (二)“昆明宣言”:生态文明理念的全球共识
  • (三)“昆蒙框架”: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升级
  • (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演进对我国生态法治的启示
“昆蒙框架”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治实践
  • (一)制定《行动计划》
  • (二)完善国内生物多样性保护法治体系
  • (三)加强国际法治合作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