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马克思-恩格斯问题”研究中的“恩格斯阐释问题”

作者:
出版日期:
2017年12月
报告页数:
63页
报告大小:
1003.23 KB
报告字数:
59297字
所属图书:
“马克思-恩格斯问题”探本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所谓“马克思-恩格斯问题”研究中的“恩格斯阐释问题”,是指“恩格斯对马克思思想的阐释问题”。胡大平表示对“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解释者”这一提法深感忧虑:“该问题在今天的许多研究中,无论是一般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还是专题性的恩格斯研究都有很广的影响,它直接源自对马克思恩格斯知识关系的回应,并且可能受到解释学的影响。把恩格斯看作马克思主义的解释者,尽管并没有多大的实质意义,但这是不错的。不过,如果由此出发进一步提出恩格斯是‘第一个’解释者,从而试图以此为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进行合法性论证,不仅不能达到目标,而且会陷入更大的混乱。”他认为,“在理论上,把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者,恰恰是在回应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论中的倒退,它直接压抑了恩格斯创始人的地位”(胡大平:《回到恩格斯:文本、理论和解读政治学》,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第48页)。笔者认为这种担忧大可不必,这是因为,一方面,恩格斯本人就强调“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296~297页注),说明他对自己的“阐发者”身份是认同的;另一方面,既然“对立论”、“差异论”均指认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解释存在着错误,那就有必要对此作出回应,而不能听之任之。当然,在如何理解“恩格斯的解释”问题上,我们不一定非要按照“对立论”、“差异论”设计的思路走,而是完全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所以,本书用“阐释”表示兼取“阐发”、“解释”之义,以避免仅仅把恩格斯的身份定位于单纯的“解释者”身份的缺陷,并强调其作为新世界观的创立者的独特地位和对这一新世界观的“发展”、“发挥”之独特作用。“解释”者,解疑释惑也,恩格斯的“解释”,更多的是根据时代、问题的变化而主动进行的对唯物史观的“发展”、“发挥”意义上的创造性阐释,并非都是如我们对“马恩对立论”所作的回应那样的被动应战,因而应当对“恩格斯的阐释”作积极的理解。它是这样一个问题:恩格斯对马克思思想的阐释是否误解了马克思?也就是说,恩格斯对马克思思想的阐释与马克思思想是“对立”的还是“一致”的?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恩格斯问题恩格斯阐释问题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一、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身份认同问题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的恩格斯
  • (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的恩格斯
  • (四)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阐释者的恩格斯
  • (五)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捍卫者的恩格斯
  • (六)恩格斯的多重马克思主义身份的启示
二、如何看待、对待“恩格斯的阐释”
  • (一)恩格斯的思想以及他对马克思思想的阐释,均属马克思主义经典,既不能把它与马克思思想对立起来,也不能把它与马克思恩格斯之后的其他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阐释简单等同起来
  • (二)合理阐释“恩格斯的阐释”
  • (三)“恩格斯哲学”与“马克思哲学”同属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对二者作割裂的理解,更不能将二者对立起来
  • (四)“回到恩格斯”、“重新理解恩格斯”与“回到马克思”、“重新理解马克思”同样重要而迫切
  • (五)不能对“恩格斯的阐释”作任意的主观化理解甚至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