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俄罗斯科学院举行“圆桌会议”再论苏共二十大

作者:
李瑞琴
出版日期:
2009年3月
报告页数:
10页
报告大小:
1.42 MB
报告字数:
8672字
所属图书:
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2008~2009)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2006年2月28日,俄罗斯科学院以“圆桌会议”形式召开题为“苏共二十大:在苏联历史命运和苏维埃制度中的作用”的研讨会。苏共二十大的召开正值苏联剧变与俄罗斯历史学的曲折之路,当下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苏共二十大。除了研究其产生的严重后果,也要考虑一些积极因素。
关键词:

俄罗斯苏联斯大林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

作者简介:

李瑞琴:女,1963年8月生,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国外左翼思潮研究室主任。研究方向:科学社会主义、苏联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俄罗斯社会思潮。主要代表作:专著《“改革新思维”与苏联演变》;论文“金融危机以来俄罗斯社会思潮新特点”;“23年后俄罗斯媒体重提《我不能放弃原则》”;“论腐败对原苏东共产党的毁灭性影响”等。

文章目录
·苏联剧变与俄罗斯历史学的曲折之路
·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苏共二十大
苏共二十大及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严重后果
  • 1.破坏了集体领导原则,制造了党和国际共运的分裂
  • 2.破坏了国家的稳定与统一,埋下了国家解体的隐患
  • 3.苏联地缘政治开始恶化,团结统一的价值体系被破坏
  • 4.没有促进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关于苏共二十大的积极因素
  • 1.将苏联内务部劳动改造营和教养院管理总局改组为苏联内务部劳动教养管理总局
  • 2.提出了“战争不是不可避免的”假设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