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传统价值观的界定及其形成演进

作者:
江畅
出版日期:
2020年4月
报告页数:
68页
报告大小:
1.4 MB
报告字数:
63860字
所属图书:
中国传统价值观及其现代转换(上下卷)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界定传统价值观的内涵,分析其历史演进与文化特征。研究指出,传统价值观以儒家思想为主体,融合道、佛等多元思想,形成以 “仁” 为核心、“礼” 为规范的体系。其形成可追溯至商周天命观,经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至汉代独尊儒术确立主导地位。研究揭示价值观随社会变迁不断调适,既保持 “天人合一” 等核心命题的稳定性,又通过宋明理学等创新适应时代需求,最终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精神纽带。
关键词:

文化特征传统价值观形成演进

作者简介:

江畅:湖北浠水人,1957年8月出生,哲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湖北省道德与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国际价值哲学学会(ISVI)前会长,中国伦理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化建设与评价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湖北省伦理学学会名誉会长,湖北省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会会长。已出版专著、译著32部,发表论文320余篇。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各2项;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优秀成果奖和首届罗国杰伦理学教育基金优秀学术著作奖;2次入选《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2016年版、2019年版)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2个学科重要转载来源作者名录。长期从事伦理学、价值论、西方哲学和文化问题研究,为我国西方价值理论和观念研究做出了开拓性贡献,其提出和阐述的现代幸福主义伦理学被认为是国内有代表性的伦理学体系之一,近年来致力于文化发展研究,对中国价值观和价值文化做了较系统的阐释,其学术思想产生了较大影响。

文章目录
传统价值观的界定
  • 1.传统社会价值观的复杂性
  • 2.传统价值观的外延
  • 3.传统价值观的内涵与特质
  • 4.优秀传统价值观及其复杂情形
传统价值观的人性根基
  • 1.关于人性的不同观点
  • 2.性善论何以成为传统价值观之根基
  • 3.性善论作为传统价值观根基的意义
传统价值观的现实化
  • 1.传统价值观现实化的历程
  • 2.儒家价值观难以现实化的原因分析
  • 3.儒家价值观的社会后果
传统价值观的孕育与形成
  • 1.传统价值观的奠基(“三皇五帝”时期)
  • 2.传统价值观的雏形初现(夏商西周时期)
  • 3.传统价值观的理论化(春秋战国时期)
传统价值观的演进与衰退
  • 1.传统价值观的意识形态化(秦汉时期)
  • 2.儒道佛“三教”融合(魏晋至隋唐时期)
  • 3.儒学的复兴和深化(宋明时期)
  • 4.儒学的僵化与没落(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