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空间结构的生态意蕴:马克思恩格斯的有机体理论的题中之义

作者:
刘燕
出版日期:
2025年3月
报告页数:
41页
报告大小:
907.95 KB
报告字数:
35730字
所属图书: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吸收以往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从现实活动的人出发,科学阐释了社会有机体的生成演进规律。综上所述,在有机体的术语演进过程中,始终纠葛着自然界与社会的矛盾关系。纵观历史,从生物有机体到社会有机体的生成有其历史必然性,强调社会有机体的特殊性,并不是否定生物有机体的前提性地位。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中,关于人与自然是有机统一的思想是贯穿始终的。“有机统一”是有机体内部的统一,强调自然与社会的内在关联。马克思恩格斯的有机体理论是非常丰富的,包含“生命有机体”“国家有机体”“社会有机体”等多层次概念。而且,无论是生命有机体还是社会有机体,都具有空间层面的规定性,甚至在很多情况下其内在的空间关系起着非常突出的作用。
关键词:

空间结构马克思恩格斯对象化理论

作者简介:

刘燕: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等。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项、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工程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国外理论动态》《青海社会科学》《云南社会科学》《贵州社会科学》《宁夏社会科学》《湖北社会科学》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

文章目录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生命哲学思想的空间维度及其生态意蕴
  • 身体观的空间维度及其生态意蕴
  • 对象化理论的空间维度及其生态意蕴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有机体理论的空间维度及其生态意蕴
  • 社会有机体的概念及其生态意蕴
  • 有机体理论的空间图景及其生态意蕴
第三节 有机体理论之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方法论意义
  • 坚持主体总体性与人的本质力量生态化的统一
  • 坚持过程总体性与生态优先原则的统一
  • 坚持空间结构总体性与社会有机体生态化转向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