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由于奥地利马克思主义大部分理论思想家离世,以及共产国际对其理论的批判态度,其渐渐被历史埋没,但几乎是由奥地利马克思主义者主导的政党——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却保留下来,并在长期执政中将其思想种子延续了下去,尤其是在二战后奥地利第一任政府总理卡尔·伦纳(1945—1950年任总统)的主持下,奥地利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重新被注入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实践中。尽管在二战后长期发展过程中,奥地利社会民主党逐渐修改了早期纲领,但无论怎样修改,其实际行动仍被深深刻上奥地利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印记。在奥地利社会民主党执政时期,其提出“社会伙伴关系”、处理国有企业与中小企业关系政策等,正是在“社会力量因素”论、“阶级力量均势”论、“职能民主”、“经济民主”等理论基础上的新实践;其发展社会保障事业,进行教育改革等正是奥地利马克思主义者在得出“有组织的资本主义”结论后提出的社会主张的再现,更是对二战前奥地利马克思主义者在维也纳进行的社会主义实验的延续;其在对外关系中保持中立原则,也正是奥地利马克思主义者长期以来倡导走的“中间路线”或“第三条道路”以及折中主义的现实体现。因而,有必要阐明奥地利马克思主义对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在战后施政方面的影响,以及战后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对奥地利马克思主义主要思想的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