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心曲领一直被视为宋代服饰的重要特征,关于其来源与意义研究颇丰,但其在宋、元、明三代的使用异同与形制演变尚未见专文讨论。本文立足文献,结合图像,考察方心曲领本义及历史沿革,提出:宋代施于朝服的实心方心曲领,元代转施于祭服和部分乐工服,实心与空心并存,至明代彻底转变为施于祭服的空心方心曲领。方心曲领虽在中国消失,但现今韩国释奠礼所穿戴方心曲领源自明制。通过方心曲领看《大驾卤簿图书》年代之争,可明显发现榜题与图像之间的错位关系,故推测榜题是元人根据唐及宋初制度后加于图卷,而图卷确为北宋卤簿图。
方心曲领朝服祭服《大驾卤簿图书》卤簿图
佟雪:佟雪,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礼学与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