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场景理论范式下农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效用表征分析——以湖北省黄冈市2镇4村为例

作者:
陈波 刘波
出版日期:
2017年12月
报告页数:
14页
报告大小:
1.48 MB
报告字数:
10534字
所属图书:
中国公共文化政策研究实验基地观察报告(2017~2018)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农村公共文化空间是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与公共文化活动开展的载体,是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着眼点。本文基于场景理论范式,以湖北省黄冈市2镇4村为例,从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活动的参与情况与实际效用出发,划分公共文化空间效用维度,设定效用维度的定量分析方法,并计算出效用维度表现指数,最终总结出该市农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效用表征,为今后的优化构建提供一定思路。

关键词:

表征场景理论农村公共文化空间

作者简介:

陈波:男,1970年生。200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任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藏学研究所副教授、四川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2005年~2006年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杜克大学做访问学者。并在北卡罗来纳大学东亚系、杜克大学人类系授课。主要研究方向为藏文化/文明的历史人类学、宗教人类学、民族社会学。

刘波:刘波,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化产业管理。

文章目录
·关于农村公共文化空间的研究
范式与分析对象:场景理论与农村公共文化空间
  • (一)场景理论概述
  • (二)场景理论与农村公共文化空间的适用性
  • (三)农村公共文化空间效用维度的划分与计算方式
·黄冈市农村公共文化空间效用维度的定量分析
黄冈市农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效用表征
  • (一)农村公共文化空间不完整或利用度较低,发挥多元效用的空间格局尚未形成
  • (二)公共文化设施与活动的整体参与度较弱、参与层次低且结构失调,既存的公共文化空间难以发挥其效用
  • (三)农村公共文化空间效用的发挥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休闲娱乐的效用维度表现指数最高,知识技能与心灵归属的指数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