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图书详情

中国公共文化政策研究实验基地观察报告(2017~2018)

书名:
中国公共文化政策研究实验基地观察报告(2017~2018)
英 文 名:
NNUAL REPORT ON THE EXPERIEMENTAL BASE OF CHINESE PUBLIC CULTURAL POLICY RESEARCH (2017-2018)
作 者: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财政政策研究基地 著 ; 傅才武 陈庚 主编
I S B N:
978-7-5201-1913-9
丛 书 名:
关键词:
研究报告中国文化事业方针政策
出 版 日 期:
2017年12月
生成引文
  • 目录
  • 简介
总报告
2016~2017年国家公共文化政策研究实验基地观察报告
调查报告
中国社区居民公共文化参与的内容偏好研究 中国城镇社区居民公共文化参与探析——基于我国17个省市51个社区居民的调查分析 场景理论范式下农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效用表征分析——以湖北省黄冈市2镇4村为例
理论研究
英国遗产彩票基金会运作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2015年度重庆市免费开放博物馆运行绩效评估报告 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浅论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供给的渊源与动力 地方博物馆青少年社教活动研究——以鄂州市博物馆青少年社教活动为例 图书馆过刊的作用及其有效利用研究 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研究 公共文化理事会制度探析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文艺院团改革发展的思考 山东剧场运营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中的文化保护研究——以云南省保山市为例
案例研究
数字化博物馆建设的创新与实践——以山东省数字化博物馆为例 推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创新与探索——以山东博物馆为例 公共图书馆品牌营销研究——以湖北省图书馆为例 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探析——以襄阳市图书馆“市民大讲堂”为例 县域总分馆制创建的经验研究——以海安县图书馆为例 从“泛服务”的小帐篷走向“精准化服务”的新天地——我国基层文化馆供给侧改革路径研究 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建设路径探析——以重庆市实践探索为例 建设公共文化物联网 助推全民艺术普及——以重庆市文化馆为例 文化志愿服务管理与创新——以青岛文化馆创建文化志愿服务“梯形”模式为例 发挥市级馆龙头示范作用,突破服务瓶颈——以乐山市文化馆实施“国家级公共文化示范区建设”为例 现代科学技术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互动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浅析如何有效对接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基于“群众文艺展演季”的十堰实践 浅淡传统技艺类“非遗”生产性保护 “互联网+”时代“非遗”保护的革新——以乐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夹江竹麻号子”为例 激活“非遗”活态传承保护的基层效应——以潜江市浩口镇“民歌浩口”传承与保护展演活动为例
内容简介

本书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政策实践领域最权威的年度研究成果之一,主要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文艺院团等公共文化行业的最新进展,对基层文化单位的体制改革、服务创新、发展绩效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做了个案剖析和解读,可以为文化管理者、文化理论研究者和基层文化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
傅才武 傅才武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国家文化财政政策研究基地主任,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文化馆服务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文化艺术资源服务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第五届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2007年被授予武汉大学优秀博士后称号。1989~2004年先后在湖北省文化厅、湖北省文物局从事研究。2004~2008年先后任华中师范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战略研究所所长、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近五年主持和协助主持(执笔)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项目和文化部、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委托的公共文化政策调研课题30多项,在《文艺研究》、《新华文摘》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0多篇。主要著作有《中国人的信仰与崇拜》、《艺术教育管理学》、《近代化进程中的汉口文化娱乐业》、《文化市场演进与文化产业发展》、《转型期艺术表演团体改革模式研究》(副主编、执笔)、《中国农民工文化生活调查报告》(执行主编、执笔)、《中国艺术节的模式与经验(第一届至第七届)》(第二主编)、《中国艺术节的模式与案例:第八届艺术节》(第二主编)等。

陈庚 陈庚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博士生,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研究人员,讲师,博士后,主要从事公共文化、文化体制、文化产业研究。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财政政策研究基地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财政政策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