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之评析及其当代意义

作者:
杨杰
出版日期:
2020年1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大小:
0
报告字数:
13793字
所属图书: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研究(2019年第2期 总第2期)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20世纪20~30年代,梁漱溟从一个传统儒者的视角对解决当时中国的问题展开探索,试图在国共两党之外寻找一条符合传统文化的拯救中国的第三条道路,在理论与实践上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乡村建设运动。因为不符合当时中国实际状况特别是农民的需求,以及其在理论、文化等方面的缺陷,梁漱溟的乡建运动以失败告终。但是,这场运动为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维护稳定、注重德育、依靠群众、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的积极价值。

关键词:

乡村建设梁漱溟儒家新社会结构

作者简介:

杨杰:杨杰(1985~),河南信阳人,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

文章目录
梁漱溟乡建运动的时代背景
  • 1.共产党的方式
  • 2.国民党的方式
  • 3.第三派的力量
梁漱溟乡建理论的主要内容
  • 1.为什么是乡村建设?
  • 2.中国旧社会的组织构造
  • 3.新社会结构的形态
  • 4.乡村组织的具体设计
  • 5.乡村问题的具体解决
梁漱溟乡建实践的具体开展
  • 1.河南村治学院
  • 2.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
·梁漱溟乡建运动失败的原因分析
·梁漱溟乡建运动的当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