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资本论》:是“现实的历史”,还是“现实的历史”批判?对《“现实的历史”:〈资本论〉的存在论》的批判

作者:
出版日期:
2017年5月
报告页数:
22页
报告大小:
0
报告字数:
27396字
所属图书:
保卫《资本论》(修订版)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以此特殊方式开局,纯为求工作楔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立言本是不美过程,商榷则是导引此过程,谓为主观批判。此是任一种建构工作之开端,中国经济学当不例外。而孙正聿教授亦持自觉批判实践观,此其一。其二,善者不辩,辩者不善。恰能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故,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其三,任一作者由于其为历史和客观世界之代言,则必能牢记: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恪守格训:知知,知不知,谓之知。而欲达“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真境界。所谓: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此语言生产前兆也。故《滕王阁序》有云: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郁达夫先生又作:满城风雨重阳近,欲替潘诗作郑笺。——题记

关键词:

存在论批判资本论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现实的历史”:《资本论》如何破解“存在的秘密”
·商品和二重性:是存在论,还是存在批判
·货币和等价性:是社会存在论,还是社会存在批判
·资本和资本的逻辑:是现实的社会存在论,还是历史的社会存在批判
·“现实的历史”批判:《资本论》如何破解“认识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