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现实道路的出发点——商品的内在矛盾

作者:
出版日期:
2018年5月
报告页数:
40页
报告大小:
760.1 KB
报告字数:
36388字
所属图书:
《资本论》与人类解放的现实道路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商品范畴作为整部《资本论》的出发点或开端,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此,卢卡奇曾明确指出:“马克思描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并揭示其基本性质的两部伟大成熟著作,都从分析商品开始,这绝非偶然。因为在人类的这一发展阶段上,没有一个问题不最终追溯到商品这个问题,没有一个问题的解答不能在商品结构之谜的解答中找到。”之所以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所有问题都可以“最终追溯到商品”,之所以对所有问题的解答都能在“商品结构之谜的解答中找到”,列宁给予了精辟的回答,他说,这是因为“这一个商品和另一个商品交换的个别行为,作为一种简单的价值形式来说,其中已经以尚未展开的形式包含着资本主义的一切主要矛盾——即使是最简单的概括,即使是概念(判断、推理等等)的最初的和最简单的形成,已经意味着人在认识世界的日益深刻的客观联系。在这里必须探求黑格尔逻辑学的真实的含义、意义和作用”。在列宁看来,一方面,由于商品的价值形式“已经以尚未开展的形式包含着资本主义的一切主要矛盾”;另一方面,在具体分析商品之前还“必须探求黑格尔逻辑学的真实的含义、意义和作用”;因此,我们就应该从《资本论》的逻辑学、辩证法和认识论的内在统一的角度来展开对商品范畴的考察。

关键词:

货币劳动资本论古典政治经济学商品概念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商品概念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解读
  • (一)斯密的商品价值论及其模糊性
  • (二)李嘉图的商品价值论及其局限性
《资本论》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商品概念的超越
  • (一)商品的二重性与劳动的二重性
  • (二)货币的本质与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
商品概念的道德伦理维度探析
  • (一)“哥白尼转向”:商品的价值形式论
  • (二)“物神崇拜”:商品价值形式论中的非对称性关系
  • (三)批判“欲望”的元伦理学:从“物神崇拜”批判中衍生出对资本主义道德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