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移动互联背景下数字公共文化服务的构建机制分析——以数字博物馆为例

作者:
白国庆 许立勇 李苏 历巍
出版日期:
2015年11月
报告页数:
9页
报告大小:
1.47 MB
报告字数:
7179字
所属图书:
文化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15)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现代科技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活力,以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数字美术馆等为代表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借助互联网把这种“活文化”推向世界,使静态的公共文化“活”起来,给大众带来了崭新的公共体验。移动互联技术是数字公共文化服务扩展和延伸的重要支撑,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科技的高度融合,有利于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由传统领域向移动互联等高技术领域的移植。本文基于数字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特征,具体通过对数字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构成要素、面临现状和存在问题等的分析,探讨数字公共文化服务的构建机制,最后提出实现路径与建议。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博物馆构建机制

作者简介:

白国庆:白国庆,文化部海外文化设施建设管理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文化科技、文化政策。

许立勇:国家行政学院文化政策博士后,(文化部)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基础研究部副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博士,中国区域科学协会文化发展委员会秘书长,研究方向为文化科技、文化政策、区域文化产业。

李苏:李苏,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研究人员,地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文化科技、文化政策。

历巍:历巍,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学硕士研究生。

文章目录
·数字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特征
·数字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数字博物馆的构成要素
  • (一)藏品信息采集
  • (二)藏品信息管理
  • (三)网络环境
  • (四)信息展示传播
博物馆数字化进程中面临的现状与主要问题
  • (一)信息采集标准不一
  • (二)信息展示内容单一
  • (三)信息展示传播单向化
  • (四)文化创意产品意识薄弱
数字公共文化服务构建的对策与建议
  • (一)完善统筹规划,统一行业标准
  • (二)推动平台建设,增强公共文化的传播效应
  • (三)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
  • (四)加强文化科技复合型人才培养,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