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地说,今天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论话语体系的确立与形成面临着至少三种理论资源,一个是经过两千多年历史发展的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一个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另一个是中国长期以来在与西交流交往中引进来的西方文艺理论。20世纪以来的百余年间,由于历史原因,这三种文论资源在不同的历史时段,发展是不平衡的,受重视程度也是不一样的。从新时期以后30多年的时间来看,我们一直重视对西方文论的引介学习与研究,而对我国古代文论传统却有所忽视,缺乏转化和创新性研究,对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样重视不够,缺乏有创见性的理论成果。由于历史原因,如果说新时期之前,我国文论呈现出较明显的“政治化”倾向,那么新时期之后,我国文论则表现出了更为明显的“去政治化”特征,而这种“去政治化”又是通过文论的“西化”来实现的。今天西方文论在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中占有绝对的话语优势,拥有绝对多的学习者、研究者和崇拜者,有学者甚至认为只有西方才有学术,而“不懂英文写作,没有英文论著发表,将很快被学界边缘化,甚至于有被淘汰的可能”金惠敏:《学术国际化,不只是一个英语问题》,《粤海风》2011年第6期。,这种以语言使用作为衡量学术标准的看法显然有些莫名其妙,但透过这种主张,我们所看到的则是我国文论“西化”“洋化”的严重程度。因此,面对当前我国文论存在的一些问题,冷静审视当下我国文论发展的基本状况、基本格局以及世界文论发展的基本趋势,尽快扭转以往过于“西化”的学术倾向,重视我国古代文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就是摆在理论界的一件重要任务。以下本文将做出较为详细的分析与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