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创立的有关经济危机的各种基本理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相关理论的基石,它们的科学性是蕴含在其内容的丰富性之中的。马克思主义有关经济危机的各种基本理论有着多方面的理论观点,这些观点有着相对独立的价值。但这些观点并不仅仅是一棵棵孤立的“大树”,而是由多种“树木”构成的“森林”,其严密逻辑把这一个个观点缀连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以往在谈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相关理论时,人们常常只看到了它揭示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主张采取革命手段摧毁资本主义制度的一面,而忽略它为全面认识经济危机化解途径、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奠定理论基础的一面。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危机相关理论做出再研究,探讨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相关理论的体系结构、基本理论、历史作用和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并对学术界有关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相关理论的某些流行看法提出商榷意见。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经济危机理论剩余价值论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
裴小革: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赵志君: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室副主任,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私营经济、汇率和资本市场。
李仁贵: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动态》编辑部副主任、编审,经济学博士,多年从事诺贝尔经济学奖预测分析与追踪研究工作。
郭冠清: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政治经济学研究室副主任,经济学博士。研究领域为《资本论》及其手稿、西方经济学、经济思想史和企业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