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孟子对《五行》天人之际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作者:
唐东辉 TangDonghui
出版日期:
2021年12月
报告页数:
13页
报告大小:
1.31 MB
报告字数:
13008字
所属图书:
国学论衡(第十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孟子对子思《五行》天人之际的思想既有继承,也有超越,具体表现在三方面。人道方面,《五行》以不形于内的“四行和”作为人道之善,孟子则将其发展为“根于心”的人性善。此外,孟子继承了四行之间主次单向相生的逻辑关系。天道方面,《五行》以形于内的五种“德之行”之和作为天道,纯为一义理之天,孟子也将仁义忠信作为义理之天,并以人伦之至的圣人取代“圣”这一“德之行”。此外,孟子扭转了《五行》重圣、智的蹈空之弊,而注重日用常行的仁、义。天人贯通方面,二者都强调要志于天道,主张忧患成德,并且要“进之”“扩充”;《五行》以心为身之主,孟子进而探析了心之官能,发展出大体小体说;《五行》以形于内与发而皆中节贯通天人,孟子则在人性内在的基础上,发展出尽心知性、存心养性、修身以俟的天人贯通之道。

关键词:

孟子人道天道《五行》天人之际天人贯通

作者简介:

唐东辉:唐东辉,广西全州人,哲学博士,广西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儒家哲学研究。

TangDonghui:

文章目录
·人道
·天道
天人贯通之道
  • (一)志于天道
  • (二)忧患成德
  • (三)“进之”与“扩充”
  • (四)从“心曰唯”到“心之官”、大体小体
  • (五)从“德之行五,和谓之德”到“尽心知性、存心养性、修身以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