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建立起话语体系最重要的是有伟大的作品

作者:
耿云志
出版日期:
2015年9月
报告页数:
4页
报告大小:
0
报告字数:
2914字
所属图书:
中国学术与话语体系建构(总论·人文科学卷)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建立话语体系是为了拥有话语权。怎样才能建立起话语体系呢?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要有伟大的作品出世。所谓伟大的作品,就是能够提出一套新的思想观念,能够给绝大多数人都关切的社会问题(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学术等诸多方面)做出有说服力的解释,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行方案。这是指作品的思想理论意义方面。但还不止于此,作品的表达必须清晰流畅,读起来朗朗上口。这样的作品,势必拥有最广大的读者和信从者。人们相信它所讲的道理,欣赏它的文字,自觉或不自觉地去模仿它、效法它。于是,由这个(或许是一批)伟大作品所确立的思想观念、思维逻辑、概念、术语,就为一个时代的许许多多的人所接受、所习用,成就了一种话语体系,能够熟悉运用这套话语体系的人就拥有了话语权。

关键词:

作者简介:

耿云志: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现代文化学会会长、胡适研究会会长、中国近代思想研究中心理事长等职。辽宁海城县人。毕业于辽宁大学哲学系,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前身)近代史研究所工作。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长期从事中国近代政治史、思想史和文化史的研究,尤以思想史研究为主。著述20余种。主要著作有:《胡适研究论稿》、《胡适年谱》、《胡适新论》、《蓼草集》、《蓼草续集》、《耿云志文集》、《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导论》等;合著有:《中华民国史》第1卷(上、下)、《梁启超》、《西方民主在近代中国》等;编有大型学术资料书和工具书《中华文化辞典》(第一副主编)、《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42卷,主编)、《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9卷,主编)等。发表论文和文章二百余篇,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胡适与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论清末立宪派的国会请愿运动》、《孙中山与梁启超——中国现代化的选择》、《五四新文化运动再认识》、《中国新文化的源流及其趋向》等数十篇,其中有多篇被翻译成英文。20世纪90年代初创立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室,该室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批重点学科。相继主持并完成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近代中国人对民主的认识与实践”、院重大课题“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等。目前正主持编写多卷本《中国近代思想通史》。

文章目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