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导论:为中国构想另一种未来

作者:
出版日期:
2015年11月
报告页数:
5页
报告大小:
732.19 KB
报告字数:
4677字
所属图书:
湖南人与现代中国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怪哉,湖南人在近代中国的事迹从未被当作整体来看待。个别的历史著作可能在行文中顺带指出,太平天国之乱(说不定是人类历史上死伤最惨重的冲突)的平定,乃是由湘军领导完成。或指出一八九八年北京师法日本明治维新改造中国,推动了三个月的“百日维新”,但其实在那之前三年,湖南就已施行类似的改革。百日维新失败,改革派遭捕遇害,其中最有名的殉难者谭嗣同,就是湖南维新运动的创始领袖。或会提到二十世纪第一场反清大叛乱的诸领袖,有一半是湖南人。又或指出领导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的同盟会,湖南籍成员居各省之冠,湖南人黄兴作为领导者参与这场革命的程度,远比事后得到大部分功劳的孙中山高。更近一点看,中国共产党第一届政治局的成员,整整四分之一是湖南人(包括毛泽东)。1927年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始设政治局,共8名委员,其中蔡和森、李维汉为湖南籍,毛泽东并非委员。——编者注但不论是这些说明湖南人对中国近代史进程有着非凡影响力的例子,还是其他例子,都是零落、孤立地出现,缺乏连贯性,几乎只是徒然地引人惊讶,而无法给予真正的解释。对此现象,历来的解释就只是含糊提及湖南人的神秘“精神”,有人推测那精神源自湖南多山的地理环境或爱吃辣的习惯。对此问题,晚近大部分中国人似乎认为源于“吃辣”。关于学界从地理角度解释“湖南精神”,参见张朋园《近代湖南人性格试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6期(1977年6月),第145~157页。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