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认识邓显鹤的曾国藩所述,邓显鹤搜罗、刊布家乡湖南的文献,其搜讨之勤“如饥渴之于食饮”。而当邓显鹤于十九世纪初期开始这份工作时,没什么文献可供他搜罗。因为明清数百年间,湖南产生的著名学者甚少,从当地通过科考成为举人和更上层楼成为进士的士子人数来看,湖南在诸省中也几乎是敬陪末座。他省人喜称湖南人为“骡子”,借以形容他们吃苦耐劳且固执的个性,但这种个性的人里面几乎出不了一流学者或领导人。引自曾国藩《邓显鹤墓表》,《曾国藩全集·诗文》(长沙:岳麓书社,1994),第269~270页。关于湖南人科考上的成就,请见Ho Ping-ti,The Ladder of Success in Imperial China:Aspects of Social Mobility,1368-1911(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62),第229页。具体地说,湖南在明朝时(一三六八至一六四四年间)排名十八省中的第十五名,清朝时(一六四四至一九一一年间)排名掉到十九省中的第十七名。骈庐主人,《谈江西老表和湖南骡子》,《湖南文献》第6期(1969),第51~55页。